好关系靠构建——精英日课第四季(摘要)
2020-08-11 11:04:07 得到App 2
这是一门刚刚兴起的学问,叫做“关系科学”(relationshipscience),专门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现在讲的这个研究是关系科学的里程碑,论文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它荟萃分析了43项研究,总共调查了11196对恋人和夫妇,有将近100位研究者共同署名——决定浪漫关系好坏的,到底什么因素最重...
这是一门刚刚兴起的学问,叫做“关系科学”(relationship science),专门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现在讲的这个研究是关系科学的里程碑,论文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它荟萃分析了43项研究,总共调查了11196对恋人和夫妇,有将近100位研究者共同署名——决定浪漫关系好坏的,到底什么因素最重要?
研究者使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了大约60多个因素,包括激情、互相支持、冲突、年龄、收入、受教育程度、权力等等。这些因素分为两类,一类是个人因素,例如性格、年龄、收入、受教育程度等;另一类是关系中的行为模式。
研究者把对关系的评价分解成了两个维度,一个是“满意度”,一个是“忠诚度”。
对满意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配偶的“响应性”,也就是一叫他,他就马上响应;对忠诚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亲密感,两个人关系越亲密,就越没有必要再去跟别人发展什么关系。
响应性对忠诚度影响不大。
你的另一半的个人素质,对你们关系好坏的预测强度,只有5%,你自己的个人素质,强度则有19%。
这个结果显示,关系是个主观判断,你眼中的关系好不好,更多地取决于你自己。
决定关系好坏最重要的几项个人素质是:
1.对生活的满意度
2.抑郁和无助感
3.负面情绪因素,是否容易发怒、感到痛苦之类
4.是否过分担心这个关系,比如说总在评估关系好不好
5.是否不愿意总跟对方在一起
6.年龄
7.焦虑感
8.自尊心
9.为人是否随和
10.有没有正能量
在中国,还应当还加入“跟父母的关系”。
而我们常见的“硬指标”:收入、受教育程度等的预测强度都很弱。
关系因素的预测强度高达45%。最重要的几项关系因素是:
1.感受到的,对方的响应度
2.感受到的,对方的忠诚度
3.亲密
4.感激,也就是能跟对方在一起感觉很幸运
5.爱
6.性的满意度
7.感受到的,对方的满意度
8.冲突
9.信任
10.投资
对关系成功与否的影响因素中,对方的因素<你自己的因素<你们在关系中的行为模式。特定关系中的行为模式比个人因素重要得多。
好关系不是匹配出来的,是构建出来的。戴维·布鲁克斯提出“浪漫体制”,说美满的婚姻既不是精心挑选的结果,也不是命运的安排,而是一种“契约体制”。婚姻是你、你的另一半、你们的关系,这三方的事情。
而且还应当把关系放在两个人之前,关系排第一位,对方的需求排第二位,而你自己的需求只能排第三位。
好人不一定对你好。比如你跟一个人相处了很久,后来分开了,当你思念这个人的时候,你恐怕不会想念他有多么优秀、他的各项指标,而是你们在一起时候的哪些点点滴滴。你们一起做过的事情,一起去过的地方,你们共同养成的习惯,你们的默契,只有你们二人懂得笑话,这些都不是每个人自带的,而是两个人构建起来的。
好团队需要一个好的组织文化,代表这个团队的日常行为模式,同样的人在不同的组织文化里的表现会非常不一样。
以前的人可能一生都在同样的情境中做事,人们看到他的行为模式,以为那就是他的本质,据此发明了“性格”这个说法。现在的人经常处于不同的情境之中,科学家意识到“性格”其实不是一个固定的标签:人在不同的情境中会有不同的行为模式。
你是一个跟环境相关的、可以随时变动的、可以改造环境的人。性格决定不了命运,因为你根本就没有固定的性格。你需要做的是主动去构建你所处环境中的关系,才能得到好关系。
环境没有自身因素重要,而最重要的则是你在这个环境中能够构建出来什么东西,也就是“构建因素”。
不仅仅要适应环境,还要用行为改变环境。
人们的认识误区在于,总以为“选对”是最重要的,殊不知构建更重要。深耕比跳槽更好。
选择也重要,但是在你反思选择之前,应该先问问自己,是不是已经为关系的构建做出了充分的努力。
研究者使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了大约60多个因素,包括激情、互相支持、冲突、年龄、收入、受教育程度、权力等等。这些因素分为两类,一类是个人因素,例如性格、年龄、收入、受教育程度等;另一类是关系中的行为模式。
研究者把对关系的评价分解成了两个维度,一个是“满意度”,一个是“忠诚度”。
对满意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配偶的“响应性”,也就是一叫他,他就马上响应;对忠诚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亲密感,两个人关系越亲密,就越没有必要再去跟别人发展什么关系。
响应性对忠诚度影响不大。
你的另一半的个人素质,对你们关系好坏的预测强度,只有5%,你自己的个人素质,强度则有19%。
这个结果显示,关系是个主观判断,你眼中的关系好不好,更多地取决于你自己。
决定关系好坏最重要的几项个人素质是:
1.对生活的满意度
2.抑郁和无助感
3.负面情绪因素,是否容易发怒、感到痛苦之类
4.是否过分担心这个关系,比如说总在评估关系好不好
5.是否不愿意总跟对方在一起
6.年龄
7.焦虑感
8.自尊心
9.为人是否随和
10.有没有正能量
在中国,还应当还加入“跟父母的关系”。
而我们常见的“硬指标”:收入、受教育程度等的预测强度都很弱。
关系因素的预测强度高达45%。最重要的几项关系因素是:
1.感受到的,对方的响应度
2.感受到的,对方的忠诚度
3.亲密
4.感激,也就是能跟对方在一起感觉很幸运
5.爱
6.性的满意度
7.感受到的,对方的满意度
8.冲突
9.信任
10.投资
对关系成功与否的影响因素中,对方的因素<你自己的因素<你们在关系中的行为模式。特定关系中的行为模式比个人因素重要得多。
好关系不是匹配出来的,是构建出来的。戴维·布鲁克斯提出“浪漫体制”,说美满的婚姻既不是精心挑选的结果,也不是命运的安排,而是一种“契约体制”。婚姻是你、你的另一半、你们的关系,这三方的事情。
而且还应当把关系放在两个人之前,关系排第一位,对方的需求排第二位,而你自己的需求只能排第三位。
好人不一定对你好。比如你跟一个人相处了很久,后来分开了,当你思念这个人的时候,你恐怕不会想念他有多么优秀、他的各项指标,而是你们在一起时候的哪些点点滴滴。你们一起做过的事情,一起去过的地方,你们共同养成的习惯,你们的默契,只有你们二人懂得笑话,这些都不是每个人自带的,而是两个人构建起来的。
好团队需要一个好的组织文化,代表这个团队的日常行为模式,同样的人在不同的组织文化里的表现会非常不一样。
以前的人可能一生都在同样的情境中做事,人们看到他的行为模式,以为那就是他的本质,据此发明了“性格”这个说法。现在的人经常处于不同的情境之中,科学家意识到“性格”其实不是一个固定的标签:人在不同的情境中会有不同的行为模式。
你是一个跟环境相关的、可以随时变动的、可以改造环境的人。性格决定不了命运,因为你根本就没有固定的性格。你需要做的是主动去构建你所处环境中的关系,才能得到好关系。
环境没有自身因素重要,而最重要的则是你在这个环境中能够构建出来什么东西,也就是“构建因素”。
不仅仅要适应环境,还要用行为改变环境。
人们的认识误区在于,总以为“选对”是最重要的,殊不知构建更重要。深耕比跳槽更好。
选择也重要,但是在你反思选择之前,应该先问问自己,是不是已经为关系的构建做出了充分的努力。
- 上一篇:跟熊浩学沟通
- 下一篇:刘嘉心理学基础30讲
相关文章
-
03-11从电视剧《秘杀名单》的一个场景看,如何在对方情绪激动时保持镇定
-
03-05做有修养和内心强大的人,不贬低批评别人、也不害怕被别人贬低批评
-
11-03用多巴胺复敏治疗恢复自律和活力
-
06-27刘嘉心理学基础30讲
-
12-22启发俱乐部第22期-5关系本身就是目的
-
06-02跟熊浩学沟通
-
03-12跟同事搞好关系,不如掌握公司缺之不可的技能
-
11-19读懂了量价关系,你就可以判断主力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