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螺旋——中国王朝更替的金融逻辑
2018-09-28 11:15:58 得到App 14
中国王朝的更替几乎都是国家和民间原有债务关系破裂,新的债务关系重建的债务螺旋。在古代农耕经济下,社会债务关系分为国家和个人,个人和个人两大债务关系。国家政府在税收体系中为债权人,居民为债务人,税赋重,居民负债就高,杠杆率就高。这个债务的违约成本很高,不纳税会被送进监狱。民间的大规模借贷,一般发生在灾荒之时,抵押物为妻儿...
中国王朝的更替几乎都是国家和民间原有债务关系破裂,新的债务关系重建的债务螺旋。
在古代农耕经济下,社会债务关系分为国家和个人,个人和个人两大债务关系。
国家政府在税收体系中为债权人,居民为债务人,税赋重,居民负债就高,杠杆率就高。这个债务的违约成本很高,不纳税会被送进监狱。
民间的大规模借贷,一般发生在灾荒之时,抵押物为妻儿、土地。
以上债务关系形成为一个三角形,如果税赋低,杠杆率低,就可以藏富于民,保持社会稳定,形成盛世。天灾人祸、外族入侵会打破这个稳定,提高税赋,加高杠杆率。明朝靠集权和行政体系来维稳,一旦有天灾,就会导致民间债务关系恶化,导致民不聊生、揭竿而起。国家维稳成本提高,财政吃紧,必然提高税赋,导致民间债务关系的进一步恶化。如此恶性循环,一直到稳态彻底打破。
例如明朝后期,财政困难,又遇到小冰河期、北方大旱,草原民族生存困难,只能来攻打中原,导致明朝军费开支大涨。逼迫崇祯皇帝加税,裁减官员,李自成等各地义军揭竿而起,导致朝廷必须进一步加大军费投入,就又要加税,导致民间债务关系更加恶化,逼迫更多民众起义。国家和民间债务杠杆率相互交织、螺旋式上升,导致明朝稳态结构解体,导致清军入关、朝代更替。
历朝历代的更替均是在这个债务螺旋下的故事重演。
在古代农耕经济下,社会债务关系分为国家和个人,个人和个人两大债务关系。
国家政府在税收体系中为债权人,居民为债务人,税赋重,居民负债就高,杠杆率就高。这个债务的违约成本很高,不纳税会被送进监狱。
民间的大规模借贷,一般发生在灾荒之时,抵押物为妻儿、土地。
以上债务关系形成为一个三角形,如果税赋低,杠杆率低,就可以藏富于民,保持社会稳定,形成盛世。天灾人祸、外族入侵会打破这个稳定,提高税赋,加高杠杆率。明朝靠集权和行政体系来维稳,一旦有天灾,就会导致民间债务关系恶化,导致民不聊生、揭竿而起。国家维稳成本提高,财政吃紧,必然提高税赋,导致民间债务关系的进一步恶化。如此恶性循环,一直到稳态彻底打破。
例如明朝后期,财政困难,又遇到小冰河期、北方大旱,草原民族生存困难,只能来攻打中原,导致明朝军费开支大涨。逼迫崇祯皇帝加税,裁减官员,李自成等各地义军揭竿而起,导致朝廷必须进一步加大军费投入,就又要加税,导致民间债务关系更加恶化,逼迫更多民众起义。国家和民间债务杠杆率相互交织、螺旋式上升,导致明朝稳态结构解体,导致清军入关、朝代更替。
历朝历代的更替均是在这个债务螺旋下的故事重演。
新的朝代,往往会付出前朝的一切债务,强行去杠杆,理顺民间债务关系;同时减税,休养生息。重新形成社会债务稳态,盛世出现。
【读后感】:就金融债务角度看,盛世来自于国家——企业,企业——个人、个人——个人债务关系的稳态的良好保持,降低税赋比例,降低杠杆率,藏富于民,才能构筑良好的债务关系稳定形态。要避免进入王朝更替的覆辙,需要不断完善债务关系的调控方式,出现金融危机的时候国家应当主动减免、重组债务,大力去杠杆,避免陷入恶性的债务螺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