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
-
世界睁眼看中国——《这就是中国》第87期2021.1.5
时间:2021/2/12 17:36:02 作者:张维为 来源:东方卫视 阅读:1341 评论:0内容摘要:张维为(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但是也有人说是魏源。林则徐组织编译了《四洲志》,后来考证,说是魏源受林则徐的委托,把《四洲志》增补为《海国图志》,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西方主流媒体,长期误导了世界舆论,导致外部世界对中国的了解经常是非常扭曲的。西方媒体老是炒作中国崩溃论。先是预测...张维为(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
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但是也有人说是魏源。林则徐组织编译了《四洲志》,后来考证,说是魏源受林则徐的委托,把《四洲志》增补为《海国图志》,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西方主流媒体,长期误导了世界舆论,导致外部世界对中国的了解经常是非常扭曲的。西方媒体老是炒作中国崩溃论。先是预测1989年“天安门风波”后,中国要崩溃;苏联解体后,又预测中国会步苏联的后尘,分崩离析;邓小平去世前后,又预测中国要大乱;香港回归前,他们又预测香港的繁荣将一去不复返;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他们又预测中国将走向崩溃;2008年金融海啸爆发后,又预测中国要出现大乱;这次新冠疫情暴发,又被西方一些人描绘成中国的“切尔诺贝利时刻”。而结果是中国没有崩溃,中国在迅速崛起。
西方对中国的解读,充满了新愚昧主义。原因在于,一是西方意识形态的偏见,二.是西方社会科学的偏见,三是西方文化的偏见。
当时欧洲的启蒙运动,就是用理性主义代替愚昧主义,推动了西方的工业革命,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进入21世纪,西方又把自己的政治经济模式,以及一整套话语推向了绝对,形成了一种新愚昧主义,读不懂中国,也读不懂西方自己。
西方也有对中国认识比较清楚的人士,例如上世纪40年代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今天的英国学者马丁·雅克。
这次疫情爆发后,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总体上是负面多于正面。但是随着西方国家自己疫情防控荒腔走板,伤亡惨重,客观看中国的媒体的报道多了起来。西方主流媒体对2020年武汉解封,10月国庆长假的报道有代表性。他们总算承认了中国是真的把疫情控制住了。去年8月,法新社报道武汉解封,它叫做“武汉风潮”(Wuhan Wave),报道回归正常生活的武汉人,先后在英国的《卫报》、CNN等西方主流媒体都加以转载。BBC、CNN等西方主流媒体都报道,各地的人流人山人海(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他们真地看到中国经济复活了,从国庆长假看到中国井喷式的消费需求,中国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恢复正常。中国成为2020年全球唯一一个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1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将高达8.2%,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说从中国国庆的情况中看到,中国展现出自信,疫情得到控制的自豪感和自信感,这与欧美、印度、巴西等地疫情还在肆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个14亿人的国度,成为全球大疫情环境下,全球唯一的一块超大规模的净土,成为一个经济社会生活满血复活的地方,值得我们所有的中国人感到欣慰和骄傲。
《纽约时报》2020年3月13日刊登过一篇自我反省的文章,常住北京的一位作者,伊恩·约翰逊,他说:“中国为西方争取了时间,西方却把它白白浪费了。中国不得不应对一起严重的突发事件,但是西方国家政府几周前就收到了通知,但是西方国家好像没能汲取中国的经验教训,并对中国采取的有效措施视而不见。甚至一些局外人想说中国的经验是特殊的,实际上是一种自我安慰。他们又认为中国离得太远,传染病肯定不会传播得那么远,传播到我们这里。”作者认为,主要原因是西方执着于中国的政治体制有问题,而低估了中国经验对他们的价值。
这次最能睁眼看中国的群体,是国外的科学家群体和医护专业人员的群体,他们密切关注中国的"战疫",高度肯定中国一整套防控措施。疫情爆发后,世界卫生组织派出专家组到中国了解情况,专家组组长、加拿大流行病学专家布鲁斯·艾尔沃德说:“这是世界上唯一已被证明,确实有效的方法。”当时西方媒体有人问他,中国做法不是侵犯人权吗?艾尔沃德回答说:“不是的,这是伟大的人道主义。”他谈到,他亲眼看到中国人身上表现出一种巨大的责任感,要保护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社区、自己的国家,要保护人类,这让人动容。他们的人道主义精神、他们的辛勤工作,他们非常愿意分享,他们为自己的工作骄傲,他们谦虚而不傲慢,有责任心。“那些和我们一起工作的中国人,让我钦佩,也很受鼓舞。”他说中国战疫成功经验的核心是速度、资金、想象力和政治勇气。他就是批评西方抗疫模式,没有速度、缺少资金、缺乏想象力和没有政治勇气。
西方有名的医学杂志《柳叶刀》的主编理查德·霍顿先生在英国BBC一个节目中也说:“天呐,1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我们发了5篇中国科学家关于新冠疫情的论文,这些文章都明确讲了这个病毒是致命的,有高度传染性的,但是他说英国等西方国家都选择忽视,这是丑闻呀。整个2月份都被浪费掉了。”
美国布兰迪斯大学的公共卫生专家尤瑞斯基,在一个网站上发表观点称:“我现在对中国充满了羡慕。我生活在一个民主国家,但是随着感恩节的临近,我发现自己渴望在中国看到的那种自由。”进入秋冬之际,美国疫情再度失控,而在中国,人们可以自由行动,旅游,下馆子、上剧院,孩子们上学不用担心健康问题。她说,中国朋友给她分享了中秋节、国庆节到处旅游的照片,她当时真是羡慕他们。
瑞士的《时报》12月6日发表一篇文章《中国人为什么不怨恨他们的政府》。文章说,许多外国人都认为中国人应该抱怨他们的政府,但是民调显示中国是民众是对政府最乐观的的国家之一。原因一是中国和美国民众年龄中位数是一样的,37岁左右。但是美国的年轻人出生以来,只知道战争、经济危机和收入停滞。而中国的年轻人则经历了一个财富不断增长的稳定时期,贫穷几乎被消除,他们的生活比他们的父母一辈更好。二是中国的成功在于政府的宏观经济管控能力。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用25年时间建成了庞大的、现代化的铁路、公路网络,以及十分高效的数字基础设施。三是中国近代史使他们了解因为帝国主义、外国势力入侵而遭受“百年屈辱”的历史,也了解西方“民主”,在近代中国造成极大的混乱。最后就是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大家认同个人自由与集体繁荣之间要有一种平衡。
不少西方学者发表了一定深度的反思文章。法国政治学者布鲁诺·吉格,3月19日写道:“他们要承认西方体制无效,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体制再次显示它的优越性。要想战胜这个疾病,还是需要一个‘国家’的,但是西方的‘国家’在哪里?公共卫生是他们的当务之急吗?它能够很快地建成一些医院吗?在一个外债深重,公共财政都是负数的国家,在这里公共部门被私有化、被摧毁,国家只是为金融利益集团服务。西方能够做到中国所做到的十分之一吗?”他调侃法国《世界报》曾经发表过的社论,当时疫情刚刚暴发,《世界报》社论说这意味着“一种体制的垮台”。布鲁诺·吉格说,不过现在看来,垮台的体制是西方自己的体制。
美国一位资深学者、经济学家大卫·保罗·戈德曼在2020年春季号的《克莱蒙特书评》上发表了一篇长文:“面对中国在经济、军事、技术上的全面崛起,西方世界显然是疑虑重重,但是至今依然云里雾里,不知如何理解。一个20年前被西方学者认定为即将崩溃的国家,为什么今天成了可能超越美国的国家?美国战略家们似乎都认为,我们正在和20世纪80年代的苏联在打交道,要是那样就太容易了。中国是完全不同的国家。苏联共产党人对他们最有才华的科学家说,发明点新东西,我们给你一枚奖章,也许再给你一个腊肠。我们面对的可不是喝醉酒的腐败的苏联官僚,而是从这个世界上最大国家最聪明的大学毕业生中挑选出来的精英。美国面临着令人生畏的事情,一个有5000年历史的国家,它务实、好奇、坚决适应性强、雄心勃勃。”这与我常讲的“文明型国家”的观点异曲同工,中国是一个没有中断,数千年的古老文明国家,同时又是一个超大型的现代国家,而且这个国家还在重新界定现代性。这个作者感叹,中国能够在1个月里面,分享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10天内能够建成两个千人病床的医院,中国就像一枚双级的火箭,第一级是出口驱动的,廉价劳动力驱动的经济发展,使中国从一个贫穷的农业国变成一个繁荣的城市化巨人。第二级火箭,特征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物联网,以及供应链管理,大数据,推动一种新的工业革命。美国对中国的全球这种雄心壮志的回应,已经失败了。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美国长期低估了中国的能力和决心。二是他们没有解决好自己的问题。他说:“我们老是用‘帝国’的概念,它唤起人们对军事征服和殖民占领的记忆,但是中国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实体,中国的目标是一种叫做间接控制与同化,而不是帝国统治。这就避免了帝国对外国的军事承诺和过多的干预,它试图通过贸易和技术领域的主导地位来锁定自己的影响力。美国对中国没有简单的回应方式,没有快速的解决办法,也没有任何捷径。世界上从未见过像中国这样的全球突破,它将改变这个星球上每一个居民的生活,包括美国人的生活。”
他引用美国历史上著名心理学家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做的关于人的“悲伤”五个阶段演变的一个模式,来看美国对中国崛起态度的演变: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沮丧、接受事实。
“过去十来年中,美国一直否认中国已经崛起为一个全球大国,我们无法相信一个世世代代被视为贫困的代名词的国家能够与我们竞争,与我们平起平坐。随着特朗普在2016年当选总统,我们已经转变为愤怒了。我们不久将进入讨价还价阶段。”作者可能指的就是美国拜登总统执政的时期。作者没有接着往下预测和推论,但是顺着她的思路,估计讨价还价之后就应该是“沮丧”,直至最后“接受”中国崛起的事实。
这使我想起美国英语中的一个成语,如果我实在无法打败你,那我就加入你。这就是我经常讲的,中美关系上,恐怕只有经过一定的交锋才能更好地交流。面对不确定的中美关系,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务必保持高度的制度自信和战略定力,时间有利于我们,历史在我们一边,我们要把“不自信”的帽子送给我们的对手。
黄仁伟(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世界面临这么大的灾难,中国为什么能够这么快地摆脱,而且创造经济大的重新崛起。这让世界思考:中国的奇迹从哪里来?
第一条,全中国人一条心。今年春节,全中国人万众一心,守在家里就是最大的爱国,全世界再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做到;
第二条,我们全国的医疗等资源可以一下子集中起来,援助湖北、援助武汉,这样就把武汉保卫战在两个月里彻底打胜。全国再不会出现第二个武汉。美国纽约出了最早的问题,没有人去援助它,联邦政府也不管它,美国的各个州都是各自为政,结果出了几十个、几百个纽约。
第三条,我们也有失误,但是纠正得非常快,1月份在武汉出现的情况,在全国其他地方再也没有出现。我们可以做到随时开、随时关,有了固定的封闭模式,这个控制开放的机制,只有中国可以做到。这是中国在2020年创造的奇迹。中国的经济再一次高速增长,增长率第一个季度还是负的,第二个季度2%-3%,第三季度就到了4%以上,到第四季度,估计要到6%以上。明年,世界上最权威的机构预测中国经济增长率可以达到8%。同时期,欧洲、美国、日本还会负增长,最多0-1%之间。
我们把追赶美国的速度加倍了,从疫情前是美国经济总量的66%,今年已经超过70%了,年底预测是75%,世界主要预测机构,把中国追上美国的时间大大提前。有讲2030年、2028年、2025年的。疫情和与美国脱钩,让我们下决心搞双循环,以内循环为主。这个牌打出去,真把美国吓坏了。中国可以依靠内循环,保持4%-5%的增长,这也是个大的奇迹。外循环,比如“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是今年世界经济中唯一的亮点,沿线国家同中国贸易平均增长5%到10%,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增长了30%。
疫情中发达国家的生产停下后,中国的出口大大增长,对美国增长8%以上,美国要与中国脱钩,它从中国市场退出,害了它自己。所以拜登上台后,明确地说不搞脱钩。
《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开始刊登一些它们忏悔的文章,开始认识到中国做得比它们强。
张维为:
西方政治家,大部分都是律师出身,他们的出发点不是依据事实,而是出于他自己各方面利益的考量,不实事求是,理性缺位,为了拿选票,为了一时的喝彩,就拼命地乱讲。他最终要尝到苦头。
黄仁伟:
这次是中美两个大国治理能力的比赛,中国达到85-90分,美国不及格。从80年代到现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一直是有控制的。有时候节奏快、门开得大点,有时候节奏慢、门开得小点。
张维为:
发展、改革、稳定三者之间的平衡拿捏非常重要。
在美国这样高度极化的社会,要理性思维非常难。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说,一个社会一定要一个权威来界定什么是真相。现在西方社会的真相没有了。
西方的所谓“民主”政治,变成了民主没有集中,没有一种权威信息,这是它面临的巨大的挑战。
黄仁伟:
它现在的民粹主义,反智,把它国内的问题都归结为中国造成的,这个非理性的状态还会维持很长一段时间。
张维为:
中国人把成功归结为实事求是。西方哲学里有一个问题,认为一定有一个先验的价值,这个价值是绝对正确的。如果你与这个价值不一样的话,是你有问题,是事实有问题。
其实在英国的哲学中,比较注重经验和实践,应当把这部分寻找回来,而不是老是迷恋价值观。
黄仁伟:
中国的文化具有很大的普世性,它存在五千年,一定是符合人类很多本质的东西。无论儒家、道家、《孙子兵法》等,各国都在学。我们的治理模式,可以有很多其他国家可以借鉴的地方。
张维为:
中国年轻人的崛起,特点就是平时西方,相当自信,总体上三观非常正。例如乌合麒麟的图画,西方人能够看懂,有思想。另一个90后画家,《中国2098》,工业朋克风,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年轻人可能引起一场中国的文艺复兴,有世界意义。
通过大数据分析,中国人的自信随着年龄有变化,85后开始就越来越自信了。从这一代年轻人开始,再也不要做西方话语的“打工仔”了。
以后做学问,一定要从中国人的立场出发。
黄仁伟:
对中国持批判态度的学者有三个特点,60、70后比较多,文科比较多,海归比较多。他们求学的过程正是中国与西方有很大差距的时候;而中国新一代学者面临中国赶上并超越西方的时代,发现西方理论体系中很多不符合实际的地方,这是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
张维为:
即使西方的观点是完全违背事实的,你可以严厉批评,也可以侃侃而谈。总体上,西方是承认实力的,喜欢直来直去的,一剑封喉。也可以客客气气,谈笑之间把问题就说清楚了。
黄仁伟:
我和美国人打了30多年交道,经验是“不要惧怕”。它不讲理的地方,你一定不能屈服。但是还是要讲道理,我要讲超过你的道理,我要比你更多的事实根据,要抓住你的要害、核心的缺点,一下就点出来,几十次、几百次都有效。而且越这样,美国人对你越尊重,下次越要听你讲。
另外,我们也不要固步自封,我们有毛病要承认毛病,但是不是你讲的那个毛病,是中国可以自己治好的毛病。
张维为:
成功总是留给做好准备的人,我们一些基本的理念,人命关天,自由自律的平衡,不要把任何东西绝对化,不仅关心自己、还要关心他人、关心社会,这些都是平时的东西,再加上我们整个组织系统,整个社会结构迅速地联动,这是在我们基因里的。我们帮助武汉、湖北,是掏心掏肺的,西方任何国家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西方话语虚构的,说中国人没有创新精神,因为政府压抑,因为没有言论自由等等。但是现在西方主流媒体都开始认为中国现在成为世界创新的中心了。例如对深圳、上海、杭州、北京的描述,还有TikTok,它们很多都在模仿我们了。
但是也不排除,我们还有许多需要向西方学习借鉴的地方。
黄仁伟:
西方民主,从希腊到现在,两千多年了。现在越搞越不灵了。这次美国选举充分暴露了美国民主的失灵,造成美国的撕裂。现在全世界在共同批判美国的民主。
另一方面,中国的治理体制,不仅是危机机制,危机中效果明显,平时也是很有效的。例如5亿人流动的春运,几乎没有发生混乱,没有大的治安问题。
中国企业在海外与各种外国企业共处,建立了400多个中国企业的海外园区,在当地表现出优势。在中国园区里的企业都有竞争力,离开中国园区就差了。
该文章所属专题:东方卫视《这就是中国》
版权声明:
1、除了本站原创文章以外,其余文章来源于网络,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供参考。
2、如果是摘要,阅读全文请订阅、购买相关专栏,强力支持知识付费。
3、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在评论区留言)。
4、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于:峡谷居资讯网(www.xgj-info.com)。
- 相关评论
- 本类更新
-
-
10-23西方争辩“文明型国家”——这就是中国第161期202209279(听录摘要)
-
08-07罗胖精选|什么是5%的改变?2022年7月3日(摘要)
-
05-25西方民主出了什么问题?——《这就是中国》第130期,2022-01-17(摘要)
-
06-27数字化正在重建世界——罗辑思维·启发俱乐部第38期20210616(摘要)
-
02-12世界睁眼看中国——《这就是中国》第87期2021.1.5
-
12-16RCEP:世界向东方倾斜——这就是中国第二季第82期2020-12-1(摘要)
-
11-08回望伟大的抗美援朝——这就是中国第二季第77期2020-10-27(摘要)
-
09-26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上)——这就是中国第二季第53期2020-04-14(摘要)
-
09-23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这就是中国第二季第70期2020-08-31(摘要)
-
08-26变局中的中国策——这就是中国第二季第69期(摘要)
-
- 本类推荐
-
- 本类排行
-
-
08-04西方对抗疫的反思——这就是中国第二季第67期(摘要)
-
04-24中国人的政道智慧——这就是中国第二季20200406(摘要)
-
12-12勇于行动并发掘附带的作用
-
02-12世界睁眼看中国——《这就是中国》第87期2021.1.5
-
02-12懒人是不能控制好自己的人
-
03-23用习惯来进行自我管理——《自觉可以练出来》读后感
-
08-21养成专心的习惯,实际上是掌握了成功的法宝
-
11-07拖延症克星:10%原则
-
03-15That is nicer to program time
-
04-14管理者太忙是能力低下的体现(摘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