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
-
贵阳市简称“筑”的历史缘由
时间:2008/6/4 14:39:52 作者:谷春江 来源:峡谷居资讯网 阅读:1281 评论:0内容摘要:贵阳市简称“筑”,这是有历史渊源的。 其一,据传,过去贵阳是竹林丛生的地方。“筑”和“竹”同音, “筑” 作为一种乐器在贵州民间亦有演奏。贵阳市简称“筑”反映了历代此地自然环境的延续特征...贵阳市简称“筑”,这是有历史渊源的。
其一,据传,过去贵阳是竹林丛生的地方。“筑”和“竹”同音, “筑” 作为一种乐器在贵州民间亦有演奏。贵阳市简称“筑”反映了历代此地自然环境的延续特征。
其二,从贵阳历史名称的演变来看,贵阳在宋、元朝时称贵州;至明朝,原来此地的长官司改称为贵竹长官司,后成立贵阳府。万历年间,贵竹、平伐两个长官司辖地合设为新贵县,两个长官司均改名为乡;清朝,以贵州卫、贵州前卫地设贵筑县,后又撤新贵县将其地并入贵筑县。贵阳府和贵筑县同设官署于贵阳城内;到了民国,贵筑县改名为息烽县,后又废贵阳府设贵阳县。再后,废除贵阳县,成立贵阳市,另设贵筑县治于花溪;建国后,1957年11月,撤销贵筑县,将该县大部分辖区划入贵阳市。此后,“筑”字在贵阳历史上县名中消失。“筑”字在贵阳历史县名中两度使用,时间长达300多年,其联系紧密、影响深远是不言而喻的。
同时,明、清时期,还有贵阳是“竹王城”的传说。
贵阳甲秀楼(图片来源:林城贵阳网)由此可知,贵阳简称“筑”,与当地自然生态、地方史演变及人文环境有密切关系,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人文积淀。
近日,因工作关系接触到来自贵阳的公函,其编号将贵阳简称作“筑”。我开始有些不解,以为弄错了。后来上网查询方知缘由。看来要多了解一些人文历史常识才好,以免遇到事情贻笑大方了。
本文内容摘编自新浪网罗宾汉的BLOG《贵阳简称“筑”的来历》(点击查看)一文,详情可参见该文。
版权声明:
1、除了本站原创文章以外,其余文章来源于网络,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供参考。
2、如果是摘要,阅读全文请订阅、购买相关专栏,强力支持知识付费。
3、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在评论区留言)。
4、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于:峡谷居资讯网(www.xgj-info.com)。
- 相关文章
-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