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底,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讲到,欧洲央行将开始实行货币紧缩(需要关注下货币再通胀)。与此同时,英国、加拿大、日本均与美联储保持一致,将停止量化宽松措施,开始实施或加息、或紧缩的货币政策。全球金融市场出现较大动荡。欧元体系内的债券市场暴跌,并蔓延到股票市场、传染全球。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汇率、股市、债市,出现“三杀”局面。
原因在于大家悟出欧洲央行可能追随美联储,开始货币紧缩。以前是美联储一家加息、缩表,引发全球市场担心。欧洲央行作为第二大央行,加入这个阵营,紧缩的势力将大大加强。
同时,加拿大央行也宣布加息;英国央行紧缩倾向也是个时间早晚的问题;日本央行管控货币的目标是十年国债收益率,压到0左右,超过0加大购债力度,小于0会收缩。去年每季度购债23万亿日元,今年1季度购债14万亿日元,已经悄悄做了明显的紧缩。
美联储主席耶伦(Yellen),语气变得鸽派:加息可以暂缓,缩表信心很强,利率不一定要回到过去那么高。联邦基准利率以前为5%,现在为1%左右。口气一变,加息可能只到2%或者3%;金融危机前,资产负债表上的负债为8千多亿,现在是4万多亿,缩表可能只到3万亿。
耶伦可能在为下一次经济危机的到来提前做准备。美国2000年IT泡沫破裂,经济严重衰退。到2008年又出现全球金融危机。2010年美国经济重新扩张,到今年是第7年了。按照美国7、8年经济周期来推算的话,下一轮经济衰退又该发生了。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消耗了几万亿美元用于金融衍生产品的窟窿填补,8千多亿美元用于拯救银行,紧接着3轮QE(量化宽松)。一直到2015年才结束,现在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现在加息才从0加到1%,缩表还没有行动。
美国目前经济复苏情况不好,危机即将来临,立即恢复到正常状态很难办到,只有降低目标。美国GDP增长率(2%)降到了10年的谷底,维持这个增长率,付出的负债率达到330%,这是金融危机爆发的临界点。但是各大央行又不敢过于激进退出QE,因为过于激进,反而可能触发危机。
德拉吉(意大利人)也很焦虑。负利率(-0.4%),导致对实业贷款收缩,债券收益率也变成负数,已经受到德国银行业强烈反对。欧债危机由希腊而起,在南欧5国相继爆发。欧洲央行通过发钞来购买主权债务冲淡欧元购买力,受到德国反对;德国在历史上3次出现货币崩溃,他们更趋于保守的货币政策。欧洲央行急需撤出QE。
但是,不容易办到。市场得到信号后,立即产生剧烈波动。估计今年内,欧洲央行不太敢推出退出QE政策。但是2018年必须要实施。
还有英格兰银行,行长布罗德本特故意未表态,但是也迟早要加息。
加拿大央行明确表示要加息。
日本央行政策比较灵活,但是也在悄悄紧缩。其总负债占GDP比值超过500%,是发达国家中最高的。其融资成本也是难以承受的,恐怕最后全身而退的机会也不大。
读后感:新一轮全球金融危机在2017年至2018年爆发是大概率事件,我国经济难免受到波及。股市、债市、p2p等产品都会有大的波动。提前做好准备,将资金及时转移到安全的地带,如货币基金等,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