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博客 > 情感
 
情感

医学模式的变迁:从生物医学到心身医学(摘要)

时间:2018/9/11 9:00:52   作者:鞠强   来源:喜马拉雅电台app   阅读:723   评论:0
内容摘要:传统的生物医学认为,任何疾病都可以找到理化原因。但是,随着传染病的减少,现在其他的病就凸显出来了,尤其是一些非传染性的慢性病。比如说顽固性头痛、糖尿病、血压高,甲状腺肿,类风湿炎症,各种皮肤病,消化系统疾病,癌症,等等。1977年,美国纽约州罗彻斯特大学恩格尔(G.L.Engle)教授,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取...

传统的生物医学认为,任何疾病都可以找到理化原因。

但是,随着传染病的减少,现在其他的病就凸显出来了,尤其是一些非传染性的慢性病。比如说顽固性头痛、糖尿病、血压高,甲状腺肿,类风湿炎症,各种皮肤病,消化系统疾病,癌症,等等。1977年,美国纽约州罗彻斯特大学恩格尔(G.L.Engle)教授,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取代生物医学模式。强调病自心生,许多慢性病既有生物学原因,也有心理原因、社会原因,治疗要开药物处方,还要开心理处方。

例如顽固性头痛,80%的是心理原因导致,经常是非常矛盾的目标导致。

例如,中国女性出轨导致的疾病严重性比欧美更高,因为中国的舆论对性乱的批判力度大。这是社会原因导致疾病的情况。

内科疾病中有一半是心理因素主导的。

心身医学的观念需要逐步形成社会共识,并形成有效的心理治疗手段。

(注:此为摘要,阅读全文请订阅相关专栏。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将立即下架。)

【读后感】:心身医学的观点相对纯粹生物医学的观点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树立这个观点,多从心理角度去思考治疗、预防疾病的方法。


标签:心身医学 医学 生物医学 生物 心理 社会 
版权声明:
1、除了本站原创文章以外,其余文章来源于网络,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供参考。
2、如果是摘要,阅读全文请订阅、购买相关专栏,强力支持知识付费。
3、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在评论区留言)。
4、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于:峡谷居资讯网(www.xgj-info.com)。
相关评论
友情链接
得到App 喜马拉雅FM 网聚联盟 中国E动网 网钛文章管理系统 快科技(原驱动之家) gonative.io 今日头条 悟空问答 优酷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客户端下载

©2005-2022 峡谷居资讯网,xgj-info.com.谷春江,Gu Chunjiang.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川公网安备 51030002000086号

蜀ICP备05008512号-1